追忆援非工作的往事

2007-04-26 发表

非洲这块神秘的大陆,古老而广袤,在我们的印象中,曾是那么的遥远和缥缈。然而有一天,这种距离却突然拉近了,近得仿佛就在咫尺。

2001年11月,青岛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陈建国同志率领考察组一行,跨越万里,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南部非洲莫桑比克共和国这块炽热而陌生的土地。

此时的陈建国同志,脸上挂着无法掩饰的激动和喜悦。他没有忘记前不久在国内的那场关于援外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激烈竞争的场景:一个刚刚获得对外设计经营权的市级建筑设计研究院,面对众多国家级大院强手如林的压力下,初试锋芒,便一举夺魁,脱颖而出。他也没有忘记,临行前中国商务部领导的指示:“你们代表的是祖国的利益,肩负的是中国政府和人民赋予的重托!”脑海中还回响着设计院领导殷切的嘱托:“你们带去的不仅是青岛市设计研究院的形象,也是青岛市的形象,要为祖国争光,为设计院争光!”想到此,他的表情变得神圣和凝重。

重任在肩,考察组来不及洗去征尘,也顾不得欣赏异国神奇的景色,就马不停蹄的投身到工作当中了。

莫桑比克国际会议中心是我院援外工程中标后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项目。该项目位于首都马普托市原国家度假营内,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投资额4500万元。面积不大,但意义重大。此项任务是中国总理和莫桑比克总统商定作为2003年非联大会议时用的会议场所,我国圈定其为2001年援外头号工程。

工期短,时间紧,要求高。工程于2002年4月开工,2003年6月交付使用,其间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先生三次亲临工地视察,每次都赞不绝口。他对会议中心的设计和施工作了如下评价:“会议中心设计布局符合举行大型国际会议要求,工程质量和进度令人满意。”2003年7月2日,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先生作为东道主在这座刚刚落成的富丽堂皇的会议大厅内,主持召开了非洲大陆最有影响力的“非洲联盟首脑会议”第二次会议。会议盛况空前,出席会议的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高度评价此建筑。当地媒体称国际会议中心是“莫桑比克历史上最宏伟的建筑。”

非洲素有“热带大陆”之称,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11月至4月,中国青岛正是寒风料峭,而此时这里,却是盛夏高温,气温有时高达40℃以上,令人酷热难熬。蚊虫肆虐,叮咬一口,奇痒无比。而我们派出的现场设计代表,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克服着难以想象的困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良好的素质修养,忘我的精神,赢得了各方的信赖。与工程项目组、监理组、技术组等密切协作,不辱使命,出色的完成了国家任务。

为表彰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在援外工作中的出色表现,青岛市人民政府特授予我院“2001年度外经贸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我院在中国援助非洲项目方案投标中,一鼓作气,又拿下三个项目:莱索托国家图书馆兼档案室、塞舌尔拉扎尔湾小学教学楼、纳米比亚总统府官邸。短时间内中标如此多的援外项目,在中国的援外设计史上首开纪录。《人民日报》2003年5月6日头版以“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援外项目连中‘三元’”为题,高度赞扬我院“在半年时间里,面对众多国内大牌建筑设计院的激烈竞争,接连三次中标我国政府援助非洲国家的重要项目,令国内同行刮目相看”。

2005年7月,另一项援建的项目,莱索托国家图书馆兼档案馆胜利竣工。该项目占地面积1398平方米,建筑面积5275平方米,地上三层。位于莱索托首都马塞卢市中心国王大道旁一南北狭长,东西稍窄的地块中,北、西两侧临城市道路,四周环境优雅,植被茂密。离此不远60米处便是莱索托政府办公大楼。新落成的国家图书馆建筑成为首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5年7月18日工程收尾这一天,引来大批当地居民驻足观看,都为这座蔚为壮观的建筑啧啧称赞。项目被评为优良工程。中外双方都非常满意。其间,恰逢中国外长李肇星访问,部长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工地现场,接见外援人员时,十分高兴地与我院设计代表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给予我们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这年的5月,青岛市外经贸局授予我院“2004年实施‘走出去’战略先进单位”。

随着莫桑比克、莱索托两个国家援建任务的相继完成,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援建的又一个南部非洲国家—马达加斯加国际会议中心又进入了紧张的施工阶段。

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部,是世界第四大岛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岛上存有世界其他地方早已绝迹的珍禽异兽,因此被称为“活化石的土地”,它是世界上养牛平均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牛比人多的奇特现象名闻遐迩,又享有“牛的王国”的美称。投资近亿元,建筑面积9148平方米的马达加斯加国际会议中心就坐落在首都塔那那利佛市。塔那那利佛市,马语(Antananrivo),寓意为“千人勇士城”,因伊美利亚纳国王在此建都时有上千勇士守卫该城而得名。

从中国大陆起飞,经香港到南非约翰内斯堡,由那里转机,越过莫桑比克海峡, 3个小时即可到马达加斯加。然而,当我们真正踏足登上这里时,却费了一番周折。当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插曲。

2005年11月,国务院领导人访问马达加斯加,访问内容包括就援助项目两国要互换国文。然而就在此前,马国突起变化,要将原先达成的项目选址意见推翻,另行选址。此时涉及敏感议题,接到有关方面指令,我院陈建国同志奉命三次赴马,代表中方与马国建设部长、政府总理和总统多次商谈。商谈中,他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既坚持了原则性,又表现了灵活性,最终从技术层面的角度说服马方回到原先的立场,为国务院领导的成功访问作好了前站工作。事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中国商务部援外司的好评,将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列为对外援助的“骨干企业”。

前不久,我院派往马达加斯加的第一批设计代表已经回国,第二批设计代表即将启程。祝愿我们的设计代表就像“勇士”那样,成为中马两国人民交往的友好使者,为马达加斯加这个风景秀丽的岛国再锦上添花,也为我院援外辉煌史册上留下浓浓的一笔。

截至目前,我院已先后派出七位设计代表,他们是:任广瑞、曹保明、陈建国、王浩平、王幸福、王延辉、姜心意同志。不久,王幸福同志将二次出征。

派往国外工作的同志,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一位同志不幸染上了疟疾,持续的高烧没有拖住他坚持巡视工地的脚步;另一位同志凯旋回国时,正是他心爱的女儿高考结束后,父女相见,相视无语;多数同志水土不服,引起身体的许多不适,但他们都兢兢业业,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坚守工作岗位。他们无愧于我院工程技术人员中的优秀代表。

说起在国外工作的经历,这些同志都感触颇多。陈建国同志的一席话道出了这些同志共同的心声:工作苦点、累点都不算啥,只是当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夜深人静或月上梢头,寂寞也跟着袭来,幽幽的思乡情,让人真实地感受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别样滋味。然而,当工作中或闲暇时遇到黑人兄弟,看到他们向你伸出赞许的手势,露出友善的微笑时,一切忧愁和焦虑化为云散,心中会升起一种做中国人的骄傲和光荣。当问起他们在国外遇到的困难时,他们却淡然一笑处之。这一笑,使我们联想起三十年前,我院老工程师何早英同志也曾只身被派往赞比亚参加援建工作,一干就是五年,回来人们问起他在国外的生活如何时,他也是笑而不答一样。这就是我们的设计院人,传统和现代延续,继承与发扬升华,所凝聚成的一种精神境界。

从2001年起,我院似乎与非洲有了不解之缘。除已经完工的莫桑比克国际会议中心、莱索托国家图书馆兼档案馆、莱索托国家会议中心维修项目外,正在施工的有马达加斯加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完毕即将施工的有纳米比亚总统府官邸、塞舌尔拉扎尔湾小学教学楼。正在设计的有塞舌尔议会大厦、塞舌尔奥凯普小学教学楼。另外,还有一批参与投标的方案:非洲联盟会议中心、卢旺达总统府官邸、格林纳达低收入住宅、赤道几内亚外交部办公楼、刚果(布)恩士瓦比大学教学楼、埃及中文学校、埃塞俄比亚职教中心、瓦努阿图医疗队、几内亚比绍人民宫等。

看到眼前这一串串的名称,使人浮想联翩。曾几何时,直到20世纪末,“走出国门”一直是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而今,短短几年,梦已成真。“走向异国他乡绘制宏伟蓝图”不再是鞭长莫及的口号,而是活灵活现的事实。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们21世纪的坚定目标。

在这里,要感谢设计院最高管理层的决策者们,是他们为设计院的未来选择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路。

要感谢那些为创造辉煌而付出过心血、汗水的技术人员们,是他们的辛勤耕耘使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名字和足迹撒在了非洲大地上。

更要感谢我们的引路人—青岛市外经贸合作管理局的官员们,是他们一路引导和扶持我们走出国门,走进非洲。

非洲,已不再遥远,那里有我们追逐的理想和事业,还有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一些青年人似乎有了某种“非洲情结”,这不,每到年末岁初,他们总爱鼓捣出一段像模像样的非洲舞蹈献给大家,看这架势,说不定哪天他们会跑到非洲的某个地方,与那里的人民同歌同舞呢!(林书文)